高校学院“三个坚持”统筹推进“导学思政”育人格局构建的经验做法
建立良好的导学关系是加快构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实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学院围绕时代新人培根铸魂共性需要,针对研究生群体特点和思政教育状况,以“三个坚持”为依托,发挥育人合力,搭建多元载体,扩大共进效应,积极构建“导学思政”育人格局。
一是坚持导师思政与学生思政有效衔接,发挥“导学思政”育人合力。
学院从思政育人整体出发,基于“导师思政”与“学生思政”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原则,以师生为根本主体,建立导师、辅导员、班主任、管理人员、学生骨干的主体协同机制,有效衔接导师思政和学生思政体系,切实发挥育人合力。一是导师为本。作为研究生思政教育的核心力量,导师把思政教育嵌入于“导师-学生”关系中,面向研究生围绕思想、学业、心理等开展多维度多层次互动,将思想引领贯穿于日常育人、育学、育德的全过程。二是辅导员为重。作为研究生思政教育的中坚力量,辅导员结合党团建设、奖惩资助、校园文化、创新实践、心理健康、体育美育等具体工作,充分发挥好思政教育和各项学生事务、导学关系的协调与衔接作用。三是班主任为要。作为研究生思政教育的骨干力量,班主任以班级建设为抓手......此处隐藏1932字,下载文档可见......将选树导学先进团队和讲好团队育人故事作为“导学思政”文化场域建设的有力抓手,通过记录一代代物联学人辛勤科研、薪火相传、为国奉献的青春图景,凝结优良传统,传递导学精神。一是按照“有故事、有代表、有彰显”的标准开展导学先进团队选树。自20**年学院设立“思锐”集体奖以来,相继有多个在学术研究、创新创业、服务地方等方面有突出成果的导学团队走上舞台讲述他们的故事,营造了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孵化出无锡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半导体传感器件与集成电路研究团队,相关事迹受到新华日报·交汇点、扬子晚报·紫牛新闻、**大学官微等媒体报道。二是按照“采好故事、会讲故事、用好故事”的思路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凝练导学团队故事背后所蕴含的思政元素,通过各级各类评奖评优舞台磨本子、练口才、展形象,形成梯队化的宣讲队伍,推动师生主动走上新生转型教育、“青马工程”训练营、中学校园行等讲台,用心用情讲好思政大课;相关导学团队的故事多次被校长、院长和党支部书记、团干部作为素材搬上开学第一课、主题党团日活动、微党课大赛、团干部大比武等现场,用冒着时代热气的励志故事和感人事迹为“大思政课”赋能。
下一阶段,**学院将继续围绕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遵循研究生思想政治引领的教育规律,瞄准重点问题,深化综合改革,切实提升“导学思政”工作的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使思政教育如盐在肴、化于无形,有机融入研究生思政教育全过程,构筑新时代研究生思政教育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