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切实提升教育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经验交流材料
同志们:
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其中提升研究生的研究素养是重中之重。课程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载体,如何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课程实施来促进研究生研究素养的养成,需要改革陈旧课程体系的勇气,更要有科学的改革思路与举措。**大学作为教育部研究生课程改革试点单位,以“六大核心能力”定位教育学专业研究生的研究素养,以研究生课程体系构建与制度机制创新来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现将有关情况交流如下:
一、打破学科壁垒
“六大核心能力”是指问题发现与提出的能力、文献收集与整理的能力、概念生成与厘定的能力、做出学术命题的能力、设计研究过程的能力、掌握科学有效研究方法的能力。合理的研究生课程体系结构及内容旨在以不同类型的课程对学生进行学术素养的训练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课程体系的结构和内容也是一个针对社会需求和教育发展不断调整的过程。
在课程体系建设上,注重基础性和交叉性。按照基础理论课—方法技术课—专题组合课—实践课以及通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选课—专业任选课的结构进行双重......此处隐藏2032字,下载文档可见......构建研究生课程学习支持体系,为研究生提供个别化的学习咨询和有针对性的课程学习指导,开展各类研究生课程学习交流活动。**大学注重加强教学服务平台和数字化课程中心等信息系统建设,对研究生课程学习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建立健全研究生学术交流机制,搭建多层次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组织开展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
探索多种方式提高研究生的教学与研究实践能力。在培养学生教育实践能力方面,在原有实习和研究基地基础上,继续扩大合作领域,逐步建立起包括学校、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报刊社、出版社、电台、电视台以及企业和社区等范围更为广泛的实践基地体系,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构建质量监控
全过程质量监控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力保障,需要以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有效机制来落实。**大学积极探索与课程建设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组建课程审查和评估委员会,建立针对研究生课程的评估体系和长效的课程评估机制。具体研究、制定研究生阶段应该学习哪些课程,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达到什么样的培养目标,从而构建该学科的课程体系、教学大纲。建立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评估监控机制和专项督导制度,监控课改进展和质量,对课程改革实施不得力的专业,指导并督促其及时纠正,限期整改。
加强研究生选课管理,建立课程学习综合考核制度。根据博士和硕士层次的实际情况,结合研究生中期考核设立单独考核环节,对研究生经过课程学习后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等是否达到规定要求进行综合考核。
编制研究生培养手册,加强研究生常规化质量管理。制定硕士、博士的学术报告制度和预答辩审核制度,加大淘汰力度,严惩学术不端行为。加强对研究生培养计划、必修和选修学分及开题报告的审查,对不符合要求的研究生通知其本人进行更改。对毕业生的论文答辩资格和答辩情况加强过程管理,进行严格审查和监督。
以上交流不妥之处,请老师们指正!